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文化视野中的文学艺术辩解兼论藏族民间文学的(6)

来源:疑难病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藏族民间文学的审美特征 “审美”一词的含义,历来是较有分歧的文化逻辑问题。诸如:美的本质、分类、形态、意识的认识问题等。有关对这些问题

三、藏族民间文学的审美特征

“审美”一词的含义,历来是较有分歧的文化逻辑问题。诸如:美的本质、分类、形态、意识的认识问题等。有关对这些问题的阐释,同样各抒其义,偏颇论处,使之对美的本质之谜很难解开,莫衷一是。我国古代的美学观尚不够系统、完整,它们往往体现在孔老政治、哲学之见解之中。但由于很多研究人员对审美理论的进一步探索,暂可归纳为以下三种认识:即美是单纯的物理事实 (客观派);美是一种精神表现 (主观派);美在于审美主体同客体对象之间所发生的关系当中 (主客观派)。后一观点,主要是法国艺术家狄德罗提出的“美是关系”的说法和俄国文艺评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的“美是生活”为起点的。这一观点在藏族文献中也早有提及,在此不必赘述。至于文学之审美研究,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审美研究扩大化的一种具体表现。依此我们可以总结这样的结论:“美不仅是悦耳喜目,清水芙蓉之具体存在物所独有,而且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时期,以直接、间接性的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任何功能及意识活动都应属其范畴”,“因为使用价值是先于审美价值的[7]”,“美学是一门包含多门学科的边缘学科。”[8]在此,把以上的审美认同观,作为我们探讨藏族民间文学的理论依据,对其进行简要的论述。

(一)文学体裁方面

分类、归类,往往是人们试图把握任何复杂的对象能够客观具体地接受并便于分析对象的首要目的。那么,文学体裁的分类也不过如此。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出现了以体裁为分编的两大巨作,即:诗歌总集《诗经》和最早散文集《尚书》。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勰以“有韵”、“无韵”作为基点,将文章分为“文”、“笔”两大类,所谓,“今有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文心雕龙·总术》。西方最初把书写的作品分为“韵文和散文”两类。到公元前4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在自己的巨著《诗学》中其分为“史诗、抒情诗、戏剧”三大类。古印度的文艺理论家“檀丁”在巨著《诗镜》中,也“将诗歌 (文学)的形式分为三体:有韵律 (诗)体、无韵律 (文)体、杂文。无韵的文体中又分故事和小说,但他认为二者实际没有区别”。然而,鉴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及人们对审美意趣的不断提高,文艺理论家把文学之体裁先后被分为“三分法、四分法”,至今天的“五分法”。

藏族民间文学最初以记忆口耳的机能,代代相传。因此,在一定的时期内,藏族民间文学与其它民族一样,尚未形成专门的学科体系。随着文学实践的不断活跃,文学作品的内容也不断地被拓宽、更新,关于文学体裁的分类也不断地得以修正和改善。后世的文艺理论家借用现代文艺理论知识,把零散性的民间文学作品进行梳理、分类,使得把民间文学在艺术领域的长足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空间。从这个实践基础上讲,藏族民间文学蕴涵了诗歌、故事、传记、神话、史诗、戏曲等各种体裁的丰富内容。所以,老舍先生曾在他的《兄弟民族文学报告》中指出:“藏族民间文学是丰富多彩的,在形式上不但有传记……和各种形式的诗歌,还有戏曲……文学已有了高度发展的证明。

(二)主题思想方面

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各种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它包含着作者对文章中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基本认识、理解和评价,体现着作者写作的主要意图。在此,我们把藏族民间文学的主题思想,并不是由以上所述的不同体裁去一一分析,而是把它纳入文化分类的三个逻辑层次,举例说明。

1.物质文化类

所谓的物质文化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文化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们以物的生产及其交换,而尽可能地满足自身物质需求的生存状态。也就是说,物质文化是关于生产劳动方面的文化态势。诸如:为吃、住、行而形成的民间文学作品之主题思想。如《格萨尔王传》中记载:“白色银子和紫骡,还有汉地吉祥的花茶,三者产地虽不同,却都汇集在繁华市场上,只有商人福气大,所以有缘饮汉茶”(佟锦华译),这一类的民间作品一方面反映了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另一方面,巧妙地解释了各民族相互来往和物质交换的社会文化现象。还有,“犁头真好,就如大鹏翅,牛角真好,系上五彩绸,黑白五谷由此来,生活因此得发展 (孙全寿译)等流行于康藏安多三区的有关物质文化方面的民歌、谚语,以及传说故事等表现极为生动、鲜明的民间作品是不计其数的。

2.制度文化类

文章来源:《疑难病杂志》 网址: http://www.ynbzzzz.cn/qikandaodu/2021/0613/445.html



上一篇:对审计中小金库问题存在的疑难及对策
下一篇:费菜的价值及栽培方法

疑难病杂志投稿 | 疑难病杂志编辑部| 疑难病杂志版面费 | 疑难病杂志论文发表 | 疑难病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疑难病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