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重用石膏治疗急重症和疑难病概述(3)

来源:疑难病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3 个案报道,不容忽视,应当规范传承 学术的发展有赖于学者的验证积累。众多医家大剂量应用石膏的大宗病例报道,表明张仲景大剂量用药经验技术的

2.3 个案报道,不容忽视,应当规范传承 学术的发展有赖于学者的验证积累。众多医家大剂量应用石膏的大宗病例报道,表明张仲景大剂量用药经验技术的对接延续。而对于大剂量石膏应用的个案报道,也展现了另一种科学研究形式。上述有关个案报道,坚持中医药学的主体思维,突出中医药临床个体化诊疗模式,客观具体真实,结合临床四诊,认真总结辨证施治的思路过程,系统整理治疗用药的经验方法,通过一个完整的典型病例,使中医药临床实践的思路方法、经验特长及学术思想得到了传播、交流和推广。笔者认为这种个案报道是中医药临床学术传承发展的主要形式,也是中医药临床观察总结的原始基础,更是中医药科学研究出思路、出灵感、出火花的创新之路。可见中医的个案报道对于急重症和疑难病的临床研究非常宝贵,不容忽视。而随机双盲对照大宗病例的循证医学治疗,观察总结科学研究,亦是学者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2.4 总结特长,展示特点,利于突出特色 在急危症和疑难病的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病邪的强弱深浅、患者的强壮虚弱,来拿捏石膏的用量。病情重病势急则必用重剂,非重剂难以奏效,以直达病所、挫其病势;病情减轻则宜减量应用,以防伤及正气;这反映了张仲景大剂量用药的前提和原则。针对急重症和疑难病的病因病性及病机病势,在准确辨证的基础上,重量应用石膏能够突阵擒敌、快速起效、力挽狂澜,集中体现了张仲景大剂量用药的经验和特色,对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有重要意义。

[1]王心东,张凤梅,史代萌,等.《伤寒论》药物大剂量应用初步探讨[J].中国医药学报,2002,17(5):270-273.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94-95.

[3]李培生.伤寒论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28.

[4]段富津.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8.

[5]李亚萍.单味石膏治疗高热[J].中国民间疗法,1999,7(6):34-35.

[6]赵明华,黄雅萍,沈鸿斌.“卫气双解汤”治疗上感高热180例[J].江苏中医药,2003,24(3):21.

[7]吴国庆.朱其皆运用大剂石膏治疗小儿高热的经验[J].新中医,1992,24(5):5-6.

[8]范国文.大剂石膏治疗小儿高热4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1989,30(10):28-29.

[9]沈秀丽.大剂量石膏治疗小儿感冒高热180例[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5(4):305-306.

[10]陈元.扶正清火治疗高热[J].光明中医,2010,25(7):1268.

[11]石景洋.经方辨治脑出血高热11例[J].国医论坛,2000,15(1):45.

[12]彭俊鑫,彭光辉.加减清瘟败毒饮治疗危重败血症2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1,27(2):88-89.

[13]邓启玉.清瘟败毒饮加减治疗败血症3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4):560-561.

[14]杨德明.脾切除术后顽固性高热不退病案[J].中医杂志,2003,44(1):52.

[15]张捷,朱敏,薛海新,等.人参石膏汤联合盐酸洛美利嗪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12(11):109-111.

[16]耿繁河.苇茎汤加味治疗鼻渊[J].中医杂志,1983,24(8):63.

[17]李熙贵.大剂量石膏治疗剧烈头痛案[J].四川中医,1997,15(10):31.

[18]李禄斌,林立富.中药治疗精神分裂症50例远期疗效观察[J].中医杂志,1990,31(5):23-24.

[19]王金龙.泻肝潜镇法治疗癫狂证36例的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83,4(5):36-37.

[20]杨德昌.白虎汤证验案[J].吉林中医药,1983,3(6):23-24.

[21]熊继柏.中医治疗急症的体会[J].中医杂志,2001,42(10):587-588.

[22]王怀义,张锡炳.清热解毒法为主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130例[J].中医杂志,1983,24(8):38-39.

[23]邓以林.王国瑭运用建瓴汤治疗脑病经验[J].中医杂志,1983,24(4):14-15.

[24]张劲松.奚九一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溃疡经验[J].中医杂志,2002,43(9):663-664.

[25]陈传本.紫癜治验2例[J].中医杂志,1982,23(5):78.

[26]陈俊社,李佰纲.自拟石膏生地汤治疗胃火牙痛[J].甘肃中医,2001,14(6):45.

石膏在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应用计有7方,《金匮要略》计有13方,除重复方外共计18方。其中石膏用量最大的是大青龙汤,如鸡子大,折合公制为60 g[1]。这种重用石膏配伍组方治疗急病重症的方式方法,是张仲景方药应用的独到经验和特色,也是张仲景学术思想的重要内容和精华。现代临床上承袭沿用该方法,并有所创新和发展,且疗效奇特。为了总结重量石膏的应用经验和规律,探索一些急重病症和疑难痼疾的有效治法,笔者以等于或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石膏用量(15~60 g)为重量应用的标准,按照《伤寒论讲义》[3]中古今剂量折算法(1两=10钱=30 g),根据《方剂学》[4]中“量重为君”的原则,收集临床中施治组方重用石膏为君或为臣的公开报道,将近年来国内有关文献概述如下。1 临床治疗急重症疑难病1.1 高热 李亚萍[5]使用单味石膏治疗外感而致的气分实热证高热36例,其中剂量超过120 g者4例,收效甚佳。赵明华等[6]应用“卫气双解汤”治疗上感高热180例,重用生石膏90~240 g,显效(用药12~24 h退热)92例,有效(用药24~48 h退热)88例,无效(用药48 h以上不退热)0例,总有效率100%。吴国庆[7]总结朱其皆运用大剂石膏治疗小儿高热的经验,主要适用于外感病邪入侵所致的气分实热证,以里热症为主者疗效最佳;用药剂量一般在100 g左右,邪热重者可用至250 g左右。范国文[8]应用大剂量石膏治疗高热患儿40例,生石膏用量超过150 g者9例,150 g以下者31例;单用一味生石膏者24例,随证加用他药者16例。其中24 h内退烧者5例,占12.5%;24~48 h退烧者27例,占67.5%;48 h退烧者8例,占20%。沈秀丽[9]用大剂量石膏治疗小儿感冒高热180例,方药组成为石膏150 g(先煎半小时),麻黄6 g;表寒重者加羌活6 g,咳嗽甚者加杏仁6 g,扁桃体肿大者加金银花15 g,连翘9 g,每天1剂。少量频频温服,6~8 h内服完。1岁以内的小儿日服1/3量,2~4岁日服2/3量,5岁以上日服全剂量。治愈共174例,治愈率96.7%。其中12 h内恢复正常者22例,1天内恢复正常者78例,2天内恢复正常者52例,3天内恢复正常者22例。无效(服药3天后体温不减或仍有反跳)6例,无效率3.3%。陈元[10]拟扶正清火法以黄芪、石膏之重剂治疗10余例血液病伴高热患者,多病势危急,其中石膏用量250~300 g,效果尤佳。石景洋[11]治疗脑出血高热患者11例,中医辨证均属中风(中脏腑阳闭),症见昏迷,一侧肢体偏瘫,颈项强硬,面红目赤,身热气粗,口噤口臭,自汗或无汗,体温均在39.5℃以上,舌红、苔黄,脉滑数。在物理降温和服用解热镇痛剂、抗菌素、激素等药物无效的情况下,无腹胀便闭者,用白虎汤加味治之,生石膏用至180 g(打碎),鼻饲给药,疗效满意 败血症 彭俊鑫等[12]应用加减清瘟败毒饮治疗危重败血症2例,初诊时方中生石膏用量分别为120 g、60 g,经随症加减后均治愈。邓启玉[13]应用清瘟败毒饮加减治疗败血症3例,各辨证为热毒、痰热、血热,方中生石膏用量分别为60 g、80 g、100 g,均2~3剂后体温降至正常。杨德明[14]整理报道脾切除术后顽固性高热不退病案1例,患者行脾切除术后高热不退,症见体温上午38.7℃,下午40℃,皮肤灼热,伴有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头晕目眩,恶心呕吐,面红目赤,烦躁,汗出,大便3日未解,舌苔薄黄,脉洪大而滑,诊为少阳、阳明(经证)合病。西医诊断为腹腔术后隐匿性感染灶引起的败血症。治以和解少阳,清解阳明。方用小柴胡汤合白虎汤化裁,其中重用生石膏100 g,水煎服。服1剂后,寒热往来消失,汗出明显减少,体温降至37.2℃。次日因未服中药,体温又升到39℃。后续服上方1剂,体温降至37.7℃,诸症明显好转。守方续服3剂,体温正常,痊愈出?头痛 张捷等[15]应用人参石膏汤联合盐酸洛美利嗪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60例,并与单用盐酸洛美利嗪治疗60例相对照。基础方重用石膏90 g,每天1剂。2组患者均治疗12周。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的71.67%。耿繁河[16]采用苇茎汤加味(药物组成:生石膏100 g,芦根、金银花、川芎各20 g,生薏苡仁30 g,冬瓜仁15 g,桃仁、桔梗、石菖蒲、生甘草各10 g,白芷15 g)治疗鼻渊头痛,效果满意。李熙贵[17]治疗剧烈头痛1例,患者因受凉后出现整个头部剧烈疼痛,势如斧劈,呈持续性。先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治疗无效,继用黄连温胆汤亦无效。后以上方去生大黄,加生石膏(先煎)120 g,1剂后,头痛稍减,但旋即如前。将石膏加至360 g,4剂后头痛基本消失,石膏减至300 g,去滑石,加石决明(先煎)、怀牛膝各40 g,钩藤、菊花各30 g,3剂后诸症消失。治疗过程中石膏前后用量共达2 460 精神异常 李禄斌等[18]应用中药治疗精神分裂症50例,先治以清热泻火涤痰为主,辅以疏肝安神,方用自拟的精复康1号方,重用生石膏180 g;待症状基本消失后改予滋阴潜阳扶正,兼以驱除余邪,方用川芎菊蚕散,生石膏用量60 g。6周后显效45例(90%),好转4例(8%),无效1例(2%),总有效率为98%。起效时间最短15天,最长36天,平均30.5天。远期疗效:治疗有效患者49例,经连续随访五年,复发者共14例,复发率为28.6%,其中治疗后第一年复发8例(16.3%),第二年复发4例(8.2%),治疗后第三、四年各复发1例(各占2%),治疗后第五年无复发。王金龙[19]应用泻肝潜镇法治疗癫狂证36例,其中重狂型5例,重癫型7例,癫狂并重型24例。拟基本方“二龙三甲汤”(药物组成:龙胆草15~25 g,黄芩20 g,石膏、铁落各100~500 g,大黄10~20 g,杭白芍、生地黄各30 g,酸枣仁25 g,生龙牡、珍珠母各30~50 g,石决明20~30 g,琥珀6 g,茯苓50 g,甘草5 g。)治疗,治愈28例,有效6例,无效2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杨德昌[20]用白虎汤加减治疗9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儿1例,先后应用含生石膏100 g汤药3剂及生石膏50 g汤药7剂治疗,诸症悉除。熊继柏[21]治疗1例17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男患者,症见高热烦渴、神昏谵语、手足抽摘、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其面颊、前胸及臀部等处出现黑色斑块,齿黑舌焦、声音嘶哑、舌上起芒刺,脉数而大,证属春温发痉。西医诊断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已8天,曾用中西药救治而其效不显。以清瘟败毒饮大剂(石膏用量100 g)昼夜频服,3剂后转危?脑炎 王怀义等[22]用清热解毒法为主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130例,气营型、营血型予乙脑II号方,生石膏150 g配伍清营凉血、养阴开窍药,经治疗后,痊愈92例(70.8%),留有恢复期症状者24例(18.4%),死亡14例(10.8%),有效降低了死亡率。邓以林[23]报道王国瑭运用建瓴汤治疗52岁病毒性脑炎男患者1例,症见身热燔灼(体温40.3℃),抽搐,神志朦胧,失语,躁扰不宁,颈项强直,下肢瘫痪,面垢齿燥,便秘溲赤,舌绛苔白而干,脉象洪大鼓指。首诊处方用生石膏120 g,服6剂后头痛减轻、颈痉缓解,继续辨证治疗45天后病愈 静脉曲张炎变综合征 张劲松[24]总结奚九一治疗1例77岁静脉曲张炎变综合征男患者,湿热夹风为患,拟祛风湿清热法,首诊生石膏用量100 g,共14剂,效佳 过敏性紫癜 陈传本[25]治疗过敏性紫癜2例,汤药中生石膏用量均为140 g,疗效满意。杨德昌[20]用白虎汤加减治疗20岁过敏性紫癜男患者1例,共应用含生石膏200 g汤药7剂,诸症悉除 胃火牙疼 陈俊社等[26]以大剂量生石膏80 g,配生地黄、牡丹皮等治疗胃火牙痛10余年的上百例病人,常在2剂后治愈或明显减轻疼痛。2 讨论石膏的重剂量应用,始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张仲景由此开创了石膏重用的先河,对后世影响颇大。从近年来的有关公开报道来看,石膏的大剂量应用的确是客观存在的,这种无可置疑的事实,既继承了仲景的传统经验,又拓展了重量应用的范围。面对这种创新和发展,笔者对石膏的重量应用有以下几方面的初步认?重量高效,继往开来,值得复制研究 张仲景《伤寒论》大青龙汤中重量应用石膏,其本原证治,意在清解外感风寒后的里热郁热烦热,两千年来对此思路方法薪火相传,如出一辙,屡试不爽。但从现代文献报到来看,后人虽仍遵循了石膏清热除烦的功效,但对其用量却远超仲景时代的用量,许多医家的报道用量均超过了60 g,而达100 g、150 g、200 g、300 g、360 g,甚至500 g,用量之重十分骇人,疗效之好亦令人惊奇。急重症的特点是发病急、传变快、病情危、病势重,故急重症是张仲景大剂量用药的前提。古今医家在对石膏功效与病机认识一致的情况下,超仲景药量的大剂量应用,说明张仲景大剂量应用的用药特点和经验特长,经受了时间和实践的验证,虽用量有异,但石膏大剂量应用治疗急重症的疗效应当被认可。此外,这一特殊用量情况和现象,也给当代中医学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对于高热病症,在古今一致复制应用的基础上加大了剂量,是因张仲景时代的病症简单清纯,抑或是现今高热病症复杂多元?这有待后续学者结合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深入探寻现代石膏剂量超过张仲景剂量治疗急重症的答 小儿重用,难能可贵,要在审时度势 对外感高热患儿,其石膏用量多达100~250 g,对流脑患儿,应用石膏100 g左右,此用法独特新奇,但效果较好。可见其采取了两种治法:一是病因病机明确,证情变化吻合,即可大剂投用,一鼓作气,控制实热病邪,达到急则治标的目的;二是认真观察病情,待其病势已退,及时果断停药,“衰其大半而止”,不必尽剂。对于患儿大剂量用药,医者必须经验丰富,有真知灼见,能明察秋毫,胸有成竹,胆大心细。重用石膏治疗小儿实证热证是辨证施治的原则方法,临证应当注重患儿“稚阳未长,稚阴未充”,需用大剂量石膏治疗时既要及时果断急截病势,不能错失良机、贻误病机,又要中病即止,不可过用寒凉,免伐小儿生生之气 个案报道,不容忽视,应当规范传承 学术的发展有赖于学者的验证积累。众多医家大剂量应用石膏的大宗病例报道,表明张仲景大剂量用药经验技术的对接延续。而对于大剂量石膏应用的个案报道,也展现了另一种科学研究形式。上述有关个案报道,坚持中医药学的主体思维,突出中医药临床个体化诊疗模式,客观具体真实,结合临床四诊,认真总结辨证施治的思路过程,系统整理治疗用药的经验方法,通过一个完整的典型病例,使中医药临床实践的思路方法、经验特长及学术思想得到了传播、交流和推广。笔者认为这种个案报道是中医药临床学术传承发展的主要形式,也是中医药临床观察总结的原始基础,更是中医药科学研究出思路、出灵感、出火花的创新之路。可见中医的个案报道对于急重症和疑难病的临床研究非常宝贵,不容忽视。而随机双盲对照大宗病例的循证医学治疗,观察总结科学研究,亦是学者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总结特长,展示特点,利于突出特色 在急危症和疑难病的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病邪的强弱深浅、患者的强壮虚弱,来拿捏石膏的用量。病情重病势急则必用重剂,非重剂难以奏效,以直达病所、挫其病势;病情减轻则宜减量应用,以防伤及正气;这反映了张仲景大剂量用药的前提和原则。针对急重症和疑难病的病因病性及病机病势,在准确辨证的基础上,重量应用石膏能够突阵擒敌、快速起效、力挽狂澜,集中体现了张仲景大剂量用药的经验和特色,对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王心东,张凤梅,史代萌,等.《伤寒论》药物大剂量应用初步探讨[J].中国医药学报,2002,17(5):270-273.[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94-95.[3]李培生.伤寒论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28.[4]段富津.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8.[5]李亚萍.单味石膏治疗高热[J].中国民间疗法,1999,7(6):34-35.[6]赵明华,黄雅萍,沈鸿斌.“卫气双解汤”治疗上感高热180例[J].江苏中医药,2003,24(3):21.[7]吴国庆.朱其皆运用大剂石膏治疗小儿高热的经验[J].新中医,1992,24(5):5-6.[8]范国文.大剂石膏治疗小儿高热4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1989,30(10):28-29.[9]沈秀丽.大剂量石膏治疗小儿感冒高热180例[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5(4):305-306.[10]陈元.扶正清火治疗高热[J].光明中医,2010,25(7):1268.[11]石景洋.经方辨治脑出血高热11例[J].国医论坛,2000,15(1):45.[12]彭俊鑫,彭光辉.加减清瘟败毒饮治疗危重败血症2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1,27(2):88-89.[13]邓启玉.清瘟败毒饮加减治疗败血症3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4):560-561.[14]杨德明.脾切除术后顽固性高热不退病案[J].中医杂志,2003,44(1):52.[15]张捷,朱敏,薛海新,等.人参石膏汤联合盐酸洛美利嗪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12(11):109-111.[16]耿繁河.苇茎汤加味治疗鼻渊[J].中医杂志,1983,24(8):63.[17]李熙贵.大剂量石膏治疗剧烈头痛案[J].四川中医,1997,15(10):31.[18]李禄斌,林立富.中药治疗精神分裂症50例远期疗效观察[J].中医杂志,1990,31(5):23-24.[19]王金龙.泻肝潜镇法治疗癫狂证36例的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83,4(5):36-37.[20]杨德昌.白虎汤证验案[J].吉林中医药,1983,3(6):23-24.[21]熊继柏.中医治疗急症的体会[J].中医杂志,2001,42(10):587-588.[22]王怀义,张锡炳.清热解毒法为主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130例[J].中医杂志,1983,24(8):38-39.[23]邓以林.王国瑭运用建瓴汤治疗脑病经验[J].中医杂志,1983,24(4):14-15.[24]张劲松.奚九一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溃疡经验[J].中医杂志,2002,43(9):663-664.[25]陈传本.紫癜治验2例[J].中医杂志,1982,23(5):78.[26]陈俊社,李佰纲.自拟石膏生地汤治疗胃火牙痛[J].甘肃中医,2001,14(6):45.

文章来源:《疑难病杂志》 网址: http://www.ynbzzzz.cn/qikandaodu/2021/0205/342.html



上一篇:张秋才教授运用温阳益气通督法治疗临床疑难病
下一篇:梦想,支撑我的坎坷人生

疑难病杂志投稿 | 疑难病杂志编辑部| 疑难病杂志版面费 | 疑难病杂志论文发表 | 疑难病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疑难病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