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王明福主任医师应用芪银三两三治疗呼吸疑难病(2)

来源:疑难病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17年6月6日十诊:白天偶咳,咳少量白黏痰,偶有一口黄痰,能咳出,口干、饮水不多,二便调,已能下楼到室外活动,舌暗红、苔薄白腻,脉弦滑数。调

2017年6月6日十诊:白天偶咳,咳少量白黏痰,偶有一口黄痰,能咳出,口干、饮水不多,二便调,已能下楼到室外活动,舌暗红、苔薄白腻,脉弦滑数。调整处方如下:水牛角30 g,生地黄15 g,赤芍15 g,牡丹皮15 g,沙参40 g,橘红10 g,茯苓15 g,清半夏10 g,生甘草6 g,莱菔子10 g,葶苈子15 g,桑白皮10 g,太子参30 g,麦冬10 g,五味子10 g,地龙15 g,紫苏子10 g,虎杖15 g,合欢皮20 g,白花蛇舌草30 g,前胡12 g,水蛭3 g。7剂,水煎服,日1剂。(服药后患者门诊抄方续服)

2017年7月4日十一诊:患者家属代述:已经不咳嗽,咳少量白黏痰,吃饭时流清涕较多,已经下楼和邻居打扑克。前方加苍耳子10 g。7剂,嘱咐激素减量,泼尼松每周一、周四服一片(服药后患者门诊抄方续服)。

2017年8月8日十二诊:患者已经下楼外出活动,远行(100 m以上)则喘,8月4日北京某二甲医院医院胸部CT报告:双肺间隔旁气肿,左肺上叶尖后段见较大肺大泡,双肺间质性改变,左肺上叶前段支气管扩张伴炎性改变,右肺上叶及中叶支气管扩张。舌绛红、裂纹、苔薄黄腻,中间及舌尖散在少苔,脉细弦滑数。处方:水牛角30 g,生地黄15 g,赤芍15 g,牡丹皮15 g,当归15 g,橘红10 g,茯苓15 g,清半夏10 g,生甘草6 g,砂仁(后下)4 g,葶苈子20 g,桑白皮10 g,太子参30 g,麦冬10 g,五味子10 g,沙参40 g,地龙15 g,莱菔子10 g,前胡12 g,紫苏子10 g,水蛭3 g,合欢皮30 g,白花蛇舌草30 g。7剂,水煎服,日1剂。(服药后患者门诊抄方续服)

2017年9月19日十三诊:患者已经不咳嗽,偶咳少量白黏痰,能咳出,口干饮不多,纳可,胸闷,胃脘隐痛,大便调,尿黄,能外出行走200 m,休息片刻后可以继续行走,上楼则喘,舌暗红、裂纹、苔薄白、后半部白腻,脉沉细弦滑。处方:生黄芪20 g,金银花20 g,当归10 g,葶苈子30 g,穿山龙15 g,石韦15 g,浙贝母10 g,天花粉15 g,灵芝15 g,红景天15 g,白果10 g,生地黄15 g,党参15 g,炒白术15 g,茯苓15 g,生甘草5 g,陈皮6 g。7剂,水煎服,日1剂。(服药后患者门诊抄方续服)

2017年12月5日十四诊:患者休息时不喘,走路多则喘,能换乘3~4次公交车外出散心,有时胸闷,早上需饮水以咳痰,白块痰,日3~7口,不易咳出,口干、饮水不多,纳可,便调,眠安,舌微红、质暗、裂纹、苔白腻,脉沉细滑数。处方:生黄芪30 g,金银花30 g,当归15 g,葶苈子30 g,桔梗6 g,穿山龙15 g,石苇15 g,浙贝母10 g,天花粉15 g,瓜蒌15 g,灵芝15 g,红景天15 g,白果10 g,生地黄15 g,橘红6 g,党参15 g,炒白术15 g,生甘草5 g,茯苓15 g。7剂,水煎服,日1剂。(服药后患者门诊抄方续服)

2018年1月9日十五诊:患者感冒后喘甚10 d,咳嗽,咳少量白黏痰,能咳出,口干饮水不多,纳少,胸闷,便调,无寒热,无汗,需吸氧,舌暗红、苔薄白腻花剥,脉沉细滑数。血常规:WBC 14.13×109/L,N 75.9%,L 14.7%,C反应蛋白 123 mg/L。病人自己由一层急诊到三层诊室就诊。处方:炙麻黄6 g,石膏20 g,杏仁10 g,生甘草6 g,虎杖15 g,前胡12 g,紫苏子10 g,瓜蒌15 g,金银花15 g,连翘10 g,柴胡12 g,黄芩15 g,地龙15 g,赤芍15 g,沙参30 g,麦冬10 g,桔梗6 g,葶苈子30 g。7剂,水煎服,日1剂(服药后患者门诊抄方续服)。

2018年3月6日十六诊:患者经急诊输液和中药治疗感冒已好,走路1 km以上,上楼三层以上则喘,每天接送孙子上下学,咳少量白黏痰,能咳出,口干、饮水不多,纳可,剑突下痛,便调,入睡慢,舌暗红、裂纹、苔白腻,右侧少苔,脉沉细滑。处方:生黄芪20 g,金银花20 g,当归15 g,生甘草5 g,浙贝母10 g,党参15 g,瓜蒌15 g,灵芝15 g,白果10 g,穿山龙15 g,石苇15 g,红景天15 g, 茯苓15 g,沙参20 g,淫羊藿10 g,熟地黄15 g, 炒酸枣仁30 g,丹参15 g,延胡索15 g,枳壳10 g。7剂,水煎服,日1剂(服药后患者门诊抄方续服)。

目前仍以此方为基础,继续用药。

按:第一阶段:痰热壅肺(2017年2月22日至3月2日)。病人主要证候:喘促不已,怕热,口干苦,痰多黏稠,尿黄,舌红赤裂纹苔白腻微黄。脉弦滑数,病人以标实为主。治法:清热化痰。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加用了熊胆粉1支冲服。第二阶段:肺血炽热,痰瘀阻络(2017年3月3日至9月18日)。从2017年3月3日三诊开始,病人喘促大减,痰白质黏稠,量减少,日4~5口,口干、饮不多,舌红赤减轻转暗,有裂纹、无苔、舌下瘀血,脉弦滑数,血分炽热,已见端倪,故停用麻杏石甘汤,开始加入生地黄15 g以清热凉血。2017年3月14日四诊,一是舌质转为绛红,仍有裂纹;二是因加入生地黄清热凉血滋阴,沙参、麦冬养阴后,由无舌苔转为苔白少,病情转顺;三是患者住院期间有过大便潜血,综合脉证,肺血炽热突显,清热凉血治法随之而来,方药以犀角地黄汤为主方加减,生地黄改为20 g,加赤芍15 g,牡丹皮15 g,白茅根30 g清热凉血。后来又用水牛角30 g加大清热凉血力度。第三阶段,肺脾肾虚,痰瘀阻络(2017年9月19日至现在)。2017年9月19日十三诊,病人已经不咳,咳少量白黏痰,休息时不喘,上楼则喘,能行走200 m,休息后再继续行走,虽然中间感冒1次,经过中西医治疗后很快恢复,到现在已经撤激素,每天接送孙子上下学(学习跆拳道)。换乘几次公交车外出散心,病情恢复到平稳阶段。中医辨证肺脾肾虚,痰瘀阻络,故选用了芪银三两三加减,益气活血通络又选用浙贝母、穿山龙、茯苓、当归、丹参等化痰通络。预期病人将长期处于这一阶段,我们将继续以补益肺肾,化痰通络为法加减调治。

文章来源:《疑难病杂志》 网址: http://www.ynbzzzz.cn/qikandaodu/2021/0128/329.html



上一篇:陈功泽治疗肝病的经验
下一篇:殷克敬教授针刺治疗疑难病验案2则

疑难病杂志投稿 | 疑难病杂志编辑部| 疑难病杂志版面费 | 疑难病杂志论文发表 | 疑难病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疑难病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